以说卑鄙,一般要面子的大臣决计不肯往这边想。所幸很实用,且借助年末万国来朝的时机,非常容易推行。

计划大致分为两个部分,如高丽、倭国等口口声声仰慕中原文明的,此番就不单独赐书了,而是派一批儒生过去传道授业,或者说洗脑。

若果然能策反一批高层,兵不血刃,自然是上上之策。

但想来也没那么顺利,所以与儒生们一同前往的,必然还要有卫队随行。

尔等地方医学、农学也都落后,这些人才,一并派过去一些!

但实在太珍贵了,我朝乃忍痛割爱,少不得随行护卫。

只要他们同意,当然,理由充分,想必也不会不同意。

不同意就什么都别要了。

而有一就有二,只要开了头,这次驻扎一百人,下次就能二百人,三百人……既然这么多人过去,我们也不白吃白喝,按时派船队过去补给、轮换也很正常吧?

来都来了,我们顺便带点□□珍贵特产,开个国家对外贸易,减少中间商赚差价,你们肯定也特别欢迎吧?

或许他们一开始不习惯,但不要紧,温水煮蛙,一回生二回熟,多来往几趟,也就习以为常。

只要习惯了,那里就可以慢慢发展成大禄朝的海外基地……

先不说那么远,头一批派过去的使者和护卫队中能安插的人手就太多了,勘察矿藏的熟练矿工、算学生、医官、农科等人才,借着帮助他国开垦农桑的由头,深入勘察,看到底什么地方有甚么矿藏,甚么药材,需要如何开采,大致回报率多少。

此为其一。

其二,也有不少国家不会同意大禄官方人员进入,那么就不强求。

但大家总要打开国门做买卖吧?

招揽一批民间船队,暗中给予他们极大的便利和荣耀,同样派出专业间谍,或随行买卖,或干脆在外生根发芽,以作内应……

如此循序渐进,明暗应和,既能调动主战派的积极性,又能一点点扭转反对派的心理,降低他们的抵触,大可一试。

但董春百思不得其解的只有一件,就是秦放鹤自始至终,好像都对这些国家的情况非常了解,也很笃定只要打了,就一定能够物超所值。

按常理,他出身乡野,父亲只是

章节目录